出版品

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

INFORMATION

《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 一部重啟人心倫理的生命教育經典

人生真正重要的,不在擁有多少,而在於我們曾用心對待了誰。《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是一封溫暖的家書、一盞道德的明燈,更是一帖治癒人心的文化良藥。

簡介

在這個信仰迷失、親情淡薄的時代,我們往往將人生的重心投注在成就、財富、權勢之上,卻忽略了那些真正無可替代的價值。本書要告訴我們:在人的一生之中,有兩件事絕對不能等待,那就是——「孝順」與「行善」。

本書根據蔡禮旭老師多年來在香港、台灣、澳洲等地巡迴開設的「幸福人生講座」內容整理而成,文字平實真誠,內容卻蘊涵深厚的傳統文化智慧與倫理實踐精神。全書以《弟子規》為核心依據,廣引儒家經典、聖賢事跡、現代生活案例,深入淺出地論述「孝道」與「善行」為修身齊家、安身立命之根本,並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實踐,如晨昏定省、問安照顧、改過遷善、敦親睦鄰,重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關係與倫理自覺。

「孝順」是生命的起點,是一切德行的根源;「行善」則是社會的基石,是圓滿人生、改變命運的契機。書中特別強調:「人生至憾,子欲養而親不待」,提醒世人在「知恩」之後,更要「報恩」,而報恩不能等待,孝道必須從當下做起、從生活細節落實。

《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不只是一本講述家庭教育的倫理勸世書,更是一部喚醒人性本善、重建文化自信的現代經典。它適合所有年齡層的讀者,無論是年輕人尋找人生方向,或是為人父母者思索教育之道,皆能於本書中獲得啟發與行動的力量。本書分為三大主軸:其一,從人倫本位出發,深入解析「父慈子孝」的倫理本質與實踐方法;其二,強調「知恩報恩」的生命教育理念,藉由具體事例讓讀者感受親情的厚重與無私;其三,引導讀者「改過遷善」,從個人修身邁向家庭和諧與社會良善。書中語言樸實誠懇,寓理於事、以情動人,讓傳統倫理不再是抽象訓條,而是可親、可學、可行的日常法則。

若說人生是一段有限的旅程,那麼孝與善,便是我們最應優先完成的功課。請不要再說「等有空再做」,因為——
「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正是最不該等待的生命本分。

閱讀難易度與適用層級

 難易度:★★☆☆☆(2/5)——文字淺顯易懂,親切感人,無需哲學或儒學背景。
適用年齡:12歲以上至成人皆宜,特別推薦家庭共讀或師生共讀。
 閱讀形式:可單篇選讀,也可作為完整課程或主題討論書籍使用。

 

推薦讀者群

 中學生與大學生:培養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與責任感,建立德行基礎。
 為人父母者:理解教育的倫理核心,實踐以身作則的親職精神。
 教育與輔導工作者:作為品德教育、生命教育的教材與輔助閱讀。
 傳統文化愛好者:深入體會儒家「孝」與「善」的義理與精神實踐。
 欲尋找人生方向的年輕世代:從文化中尋回自我定位與生命的安頓之道

 

編者序

營造幸福人生,構建和諧社會,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族群、每一個家庭,乃至每一位世人所竭力謀求的理想境界,然往往事與願違。究其根源,實由廢棄聖賢教育,無有智慧,不明因果報應之理,不能敦倫盡分所致。以致災禍頻繁,世局混亂,家庭不和,人心惶惑無依。

尤其在當今社會,西風日盛,功利熾然,誠信脆薄,道德淪喪,實為深切隱憂。所謂「人不學,不知道」,故《禮記.學記》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而教學首重德行之教育,《弟子規》便是落實德行教育,做人根本之理想教材,亦是入佛道之基礎,成聖作賢之根本。

蔡禮旭老師曾於香港、台南、澳洲等地,共舉行一百二十次之「幸福人生講座」,並以其求學、從教之親身經歷,風趣幽默地演示遵循五倫大道、《弟子規》之要理經義,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其所闡述者,實為實踐《弟子規》、淨化社會人心、實現人與人、人與天地自然和諧相處之真實利益。是故深受四眾同修及社會大眾喜愛,亦印證「道不達,人人自遠」之真理,誠為濟世病之良藥,化濁世之清風,明人心之慧日,確為幸福人生不可或缺之一堂課。

鑒於此,華藏教務組同修發心聆聽講座,摘要分類,彙編成《受用一生的聖賢大智慧》系列叢書,共八冊,包括:《小故事大智慧》、《幸福錦囊集》、《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健康與環保的新飲食》、《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禮說待人的重要性》、《人生追求的快樂、聰明、健康、致富》、《說話的藝術》。謹此至誠供養有緣同修大眾,以實解社會、家庭、個人各種不同之迷惘與障難。

父慈子孝,為超越時空之自然法則;而「子欲養而親不待」,則為人生至大之苦痛與遺憾。《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告訴我們:孝順與行善,上可慰祖先之心,下可免災殃於人倫。人生無常,行孝行善,不容等待,須即刻實踐,始得安心安世。

書中若有內容彙整不當,或文字錯誤之處,尚祈同修大德慈悲賜教指正。

華藏教務組
二〇〇七年三月六日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