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解讀弟子規

INFORMATION

三版 。自序

張有恆 謹識於成大 2018.12.16

近年來世界動盪不安,天災人禍不斷,國內社會風氣敗壞,犯罪率升高,導致社會人心惶惶,痛苦不堪。追究其原因。乃是大眾忽略了傳統的聖賢教育,念念恆為自私自利、貪瞋癡慢、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等種種邪思蒙蔽所致。因此,為拯救當前的劫難,創造和諧社會,惟有提倡中華古聖先賢之倫理道德的教誨,並真正落實於日常生活當中,才能挽回世道人心。

 

就管理學而言,一切人、事、物的管理當中,其實最難管理的,就是「人」;而在「人」的管理當中,最難管理的就是「自己」。所以如何改造自己、創造自己,並且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乃是一個人一生當中最為重要的課題。因之,一個人要成為成功的管理者,必先學會管理好自己。

由於《弟子規》之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並且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處事、接物、求學應有的應對進退之禮儀,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的規範,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言行觀念,對克服自己私慾,處處為別人著想,破除我執,以及對淨化人心,促進社會安定,提升個人品德修養,創造幸福美滿人生,大有助益。是故以現代管理學的觀點,來解讀《弟子規》,實亦可視為一門「幸福人生之經營學」也。而所謂「經營」者,乃是發「至誠心」與「長遠心」之謂也。本書的內容分為九大段,係參考《弟子規》:(一)總敘,(二)入則孝,(三)出則弟,(四)謹,(五)信,(六)汎愛眾,(七)親仁,(八)餘力學文,而修改為現代人比較能接受的說法與觀念,包括:(一)e世代的教養,(二)幸福人生的根本—正確的宇宙人生觀,(三)服務眾生應有的態度,(四)日常生活自我修持的方法,(五)待人處事接物之身、口、意三業的實踐力,(六)擴大自己心量—「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人類愛,(七)親近善知識,提升自己的道德觀,(八)解行並重,追求人生幸福美滿境界,(九)結論。

本書並在每段舉出歷史上的一些典故,以及其所引伸的意涵或弦外之音,期提供想經營幸福美滿人生,以及修學聖賢教育之男女老少與各行各業人士,一部良好的參考書籍,同時也是一本說明「中華聖哲教育」的著作。

中華聖哲的教育,是從四千五百年前堯舜開始,就教導我們「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係以「孝」為根本的「宇宙人生觀」。因孔子曾在《孝經》中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而《論語.學而篇》亦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由此可知,在中華聖哲的思想中,主張在家要「孝順父母」,乃是教育與修身的根本,可幫助我們放下我執,建立正確的「宇宙人生觀」;出外則要尊敬長輩及一切社會大眾,放下自私自利的的念頭,以建立人生的「服務觀」。

至於「謹而信」,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修持」,以及「凡出言,信為先」與「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的「實踐力」;「泛愛眾」就是《弟子規》所說:「凡是人,皆須愛」的「人類愛」,至於「親仁」就是要親近善知識,學習利他的「道德觀」,以提升自己的德行;最後行有餘力則「學文」,即充實自己的「邏輯」概念與「專業知識」,期達到「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聖賢境界。

本書之完成,首先要感謝先父、先母的栽培之恩,以及各級師長多年來之教導,並於2005年2月15日至2月24日期間,禮請蔡禮旭老師每天以五小時的時間,在學會細講《弟子規》,使後學對《弟子規》有了更深入的體會,進而發願為《弟子規》編撰一本現代人能夠接受並了解之淺顯註解,俾能推廣《弟子規》於每一個家庭,以奠定聖賢教育的基礎。

本書的內容係參考《弟子規講解》、《兒童經典教師講習手冊》、《弟子規易解》及《弟子規簡說》加以整理,並注入七十餘個《德育課本》之歷代故事,及五十幾個引申意涵,藉以使讀者生起效法學習之心,並希望父母、子女,或長官、部屬,或教師、學生一起來共讀共學,建立溝通平台,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由於本書出版之後,獲得讀者大眾廣泛的迴響,並有不少大德提供寶貴的修正意見,後學在此次改版中,均一一加以增刪更正,期使本書更能幫助社會大眾進一步認識《弟子規》,並且落實「中華聖哲倫理道德的教育」於日常生活當中,以開創自己幸福美滿的人生。

最後後學亦要感謝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的同學協助編輯及打字,使本書能順利出版。由於匆促付梓,難免會有錯誤或疏漏之處,尚盼各位大德與善知識不吝指教。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