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 You Do That to Others?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給家長的話
本文出自《論語.顏淵》: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冉雍(字仲弓)問他的老師孔子怎麼施行仁道。孔子回答他:「出門遇見任何人,都要像與重要人物見面一樣恭敬、謹慎;差使人民做事時,要像從事重大祭典一樣保持尊敬、守禮。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能隨意施加或是交付給其他人。這樣不論是做為一國之主的諸侯,或是家族之長的大夫,都不會引起他人的仇怨。」冉雍回答:「我雖然不聰慧,但願意奉行老師的教導。」在孔子眼裡,冉雍是個擁有治國能力的學生。因此孔子指點他,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心存敬跟恕,也就是對所有事抱持恭敬的態度,對他人要有同理心。
如果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直接翻譯,就是「If you don't like something, don't giveit to others.」,也就是要「尊重他人,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因而取「Will You Do That toOthers ?」為英文題目。故事裡,Barren、A-Di 跟A-Mei 都同樣做了一件事:將不願意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卻在不尊重他人的情況下,對別人做出相同的舉動;把用過的髒衛生紙亂丟,把自己不喜歡的食物偷放到別人碗裡;明明是自己不能接受的事,卻沒有同理心的任意施加給其他人。共讀時,家長可以請孩子代入角色,讓他們想想,如果事情發生在他們身上,「Will You Do That to Oth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