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度
2.5~2.7寒假兒童營活動紀錄影片

這趟旅程將帶沈浸於古典文學、自然環境及禮儀型態等活動,提升參與者的品格教養,讓他們在不同層面上豐富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並培養更高水平的品格。活動將包括文學閱讀分享、戶外自然探索之旅,以及禮儀和社交文化的工作坊。
歡喜各位報名「2024 至善寒假兒童營」,至善精心安排一系列精采有趣的活動,我們將帶著您與學員們一同感受這旅程的神奇魅力。
WE CAN DO IT
沈浸於古典文學、自然環境及禮儀型態各項活動,提升孩子的品格教養,學習不同層面上豐富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並培養更高水平的品格...這是一場有動、有靜、觀察、體驗、互動,唯有您親自體驗。


歡喜到來

簽名報到

集合整隊

課前說明

隊輔互動

上課準備就位
第一堂文學閱讀
穿越孝道歷險記
元代郭居敬編寫《全相二十四孝詩選》,裡面收錄了中國歷史上二十四位孝子的故事,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對父母的孝順。這本書不僅文字豐富,還有一些畫和詩歌,使故事更生動有趣。後來人們出版了很多不同版本的這本書,大多數版本都添加了圖畫,所以人們也稱它為《二十四孝圖》。這本書是為了教導孩子們如何尊敬父母、孝順長輩的重要道理。其中的「二十四孝故事」在中國代代相傳,流傳廣泛,是中國古代宣揚孝道的一種特別的童蒙讀物。










第二堂文學賞析&評論
珍惜。詩。時光
詩的類別許多,有一類是充滿勵志、鬥志的,奉勸我們都應該珍惜青春,把握稍縱即逝的光陰;更要懂得把握當下,否則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什麼事情都沒有進展。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切勿蹉跎歲月。






第三堂戶外教學
榕園藝游/閱讀寫作
培養孩子對環境的觀察及了解,在成大校園中,大家看到了什麼?又發現了什麼?歷史悠久的『榕園』(國泰大榕樹)、光復校區中文系旁的『鳳凰石雕』以及朱銘大師著名的『飛撲』雕塑作品...
這堂課帶給孩子不一樣的體驗。

與孩子在校園一探究竟
名稱:鳳凰呈祥 雕塑 作者:陳石年
將我國固有吉祥瑞鳥,以塊面具像手法呈現出台灣文化藝術之圓融與獨特風采。







太極作品/飛撲 作者/朱銘
秉持太極系列化繁為簡的風格,不拘泥於招式的表現,而大膽將招式丟開,放棄有形的姿態,注重傳達太極的精神。〈飛撲〉表現兩人對招,同時出手飛躍騰空,呈現攻勢,攻中有守,極具動感。在運動中求平衡,捕捉量塊與線條之間大開大合、吞吐洪荒的生命力。

成大百年榕園
- 榕樹的故事 -
成大榕園最初作為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營舍之設施,該營區為當時大日本帝國國土最南方的陸軍基地,亦是日本皇室成員行啟、御成臺灣經常視察之地。
1923 年4 月21 日,日本皇太子裕仁(昭和天皇)於第二聯隊營舍演練場的第七、八隊營舍正前方種植一棵從鹿兒島移植過來的20 歲榕樹,即第一號大榕樹。與孔廟大成門前的榕樹同時栽植,為兄弟樹。
2023 年4 月21 日,榕園最早種下的第一號大榕樹迄今已屆百年。榕園現存有12 棵大榕樹。該榕樹已被視為臺南市及成功大學之地標與精神象徵。除了榕樹以外,園區周圍也種植鳳凰樹。1994 年,第一號大榕樹感染膠蟲病,一度面臨遭砍伐之命運。後獲得霖園集團捐助新台幣100 萬成立「成功大學百萬環境美化基金」進行維護。該集團與其旗下核心企業「國泰人壽」及「國泰世華商業銀行」隨後則將該榕樹視為企業標誌。

學生在榕樹下發現了什麼?

繁密交錯的枝葉,猶如被撐開的大綠傘,一百多年來,榕樹都默默地屹立在成大校園,守護著一屆又一屆的成大教職員生。

觸摸,學生感受到什麼?
體驗結束後,課堂上又有哪些趣事呢?




學習

小小討論會

輔導

認真

分享

盡興

朗誦

歡喜
第四堂圖文整合創作
榕園藝游/環保植葉紙袋盒
學生利用上午撿拾的落葉、樹枝、植物小種子及營隊提供的畫筆、膠水等,在紙袋紙盒上進行拼貼及繪畫創作。
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配合自己的繪畫技巧與美感,想像讓自己的作品可以繪製、拼貼出什麼樣的形態。







第五堂社交文化
禮儀基本原則&重要性的講座
・認識日常生活的禮節,以此建構和諧的人際相處模式。
・了解同理心、團隊合作與經營人際關的重要,懂得尊重、包容與欣賞他人,促進良好的人際互動。
・ 於不同情境之下的應對策略,促進團隊的合作,認識生活的多種面向。
・透過寓教於樂的短片建立禮儀基本原理原則。










第六堂社交文化
武術與投壺體驗
在周朝,儒家認為貴族應該掌握六種基本技能——禮、樂、射、御、書、數,合稱「君子六藝」。『禮』為跟別人相處的方法,表現成禮節、禮貌,『樂』是跟自己相處的方法,表現成節奏、音樂,『射』則是檢查與自己相處的方法,也就是射箭。
《禮記‧射義》中提到:「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射箭的平和與面面俱到延伸到仁者之道,君子射箭時,要先端正己身再放箭,如果沒有射中也不要埋怨勝過自己的人,而是要反過來檢視自身的不足之處。
所以在古人眼中,射箭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體育運動,是展現禮儀和品格,因此作為君子養成的必修功課。



伸展運動,主要目的在舒緩運動後的肌肉,使肌肉能夠完全地放鬆;另外,規律的伸展運動可以增加柔軟度、關節活動度、增加肌肉血流;此外,藉由伸展放鬆肌肉,能延長緊縮的肌肉,幫助身體達到正確的姿勢,有助於身體的靈活度。

快速

品質

專業

穩定

團隊

創新

合作

目標






投壺

投壺這項活動,就簡化於「射」。春秋戰國時期宴請賓客,會在宴席上邀請客人射箭。在主人邀請時,客人為了避免讓主人麻煩,所以必須推辭,但是主人也要熱情多次邀請,在三次以後,客人再拒絕反而不禮貌了,所以會同意主人的邀請。有些不會射箭的客人會把箭投入壺中代替。另外,也因射箭對場地要求較高,也需要更多力量和技巧,所以射箭之禮慢慢就演變成輕巧容易的投壺之禮了。
最初的投壺會在壺內裝一些小豆,使投入其中的箭不會彈出來,漢朝起不再在壺中裝入豆子,增添了另一種新玩法——如果擲出箭矢的力道準確,箭觸到壺底後會彈出,可以抓住箭杆再投。魏晉則改良了壺,在壺口兩旁增添兩耳,投入壺耳也能計分。
每一次的課程都能產生新思維,創造不同思路,更有不一樣的感動。


投壺說明



投壺準備

透過教學,讓學員理解後,還能實際運用在生活當中,一切已在他們的心中萌芽。
堅持給你最好
這是一套著重於學而用的課程,培養學生更高水平的品格。從文學閱讀分享、戶外自然探索之旅,以及禮儀和社交文化,不脫軌先人高深智慧的品格教育。課程中老師授課,學生吸收;課後,學生與老師分享,交流驗收成果。我們用心交流,在每位學生內中種下充滿智慧與運用的種子。
關於我們
臺南市至善教育基金會志向於紮根倫理道德教育,深耕全人身心健康百年樹人大業,多年來致力於社會各年齡層人文教育工作。 深感孩童品格教育薄弱,道德教育課程驟減;在因應時代更迭,教育方向變遷,於是我們以培養後代子孫高尚人格使命為本。
活動精彩回顧...
由衷感恩參與此計畫的每位國立成功大學漢學組的碩博士班學生以及至善所有同仁;更感恩臺南市至善教育基金會董事會全力支持,以及護持至善的每一位發心者;因著上天的成全得以圓滿這份為後代子孫努力的卑微心願。

團隊介紹